心理锦囊 | 解锁手机使用的健康“机”密
发布时间:2025年6月16日   转载自:雪绒花心理   阅读:95

 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手机几乎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“小伙伴”。刷微博、刷短视频、刷朋友圈……这些是不是已经成为你每天的“必备动作”了呢?但你知道吗?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,可能会悄悄地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!

一、你每天刷手机多久?

据《2025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指南》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9.7小时,平均每天5小时37分钟。这意味着我们每天有近六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。你有没有想过,这其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了毫无意义的刷屏上呢?也许,我们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了。

研究发现:每天刷手机不超过半小时,更快乐

最近,一项发表于《技术、思维和行为》期刊的研究引起了我们的关注。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学者们通过一项实验发现,限制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,真的能让我们变得更快乐!研究中,23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种实验条件下:一种是将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,另一种则是照常使用。结果发现,在被限制2周后,那些每天手机社交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参与者,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改善,焦虑、抑郁、孤独等消极情绪减少了,而积极情绪却增加了。

这并非个例,此前,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也发现,使用7~11个社交属性软件的人,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是使用2个以下者的3.1倍。频繁浏览社交媒体,不仅容易让人感到压力甚至精神萎靡,还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!

二、手机如何影响心理健康

1. 情绪维度:快乐被“刷”走了

你有没有发现,刷手机的时候,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“比较心态”?别人晒美食,我们觉得自己吃得太差;别人晒旅行,我们觉得自己窝在家里好可怜。这种无意识的比较,会让我们的幸福感直线下降。而且,手机上的信息太多了,我们总是担心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,结果就是越刷越焦虑。

2. 认知维度:专注力被“偷”走了

长时间刷手机,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像“蝴蝶”一样,很难集中在一件事情上。手机上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,我们习惯了快速浏览,很难进行深度思考。这就导致我们在学习或工作时,很容易被外界干扰,无法集中精力。长此以往,我们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都会下降,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变得“笨”了。

3. 社交维度:朋友被“刷”远了

虽然手机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朋友,但过度依赖手机社交,反而会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“社恐”。当我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时,就会减少与身边人的面对面交流。久而久之,我们的社交能力会逐渐退化,甚至会害怕与人交流。而且,手机上的虚拟社交无法替代现实中的人际互动,这种“社交隔离”感会让我们的孤独感增加。

三、控制手机使用时间

1. 设定“手机时间预算”

就像花钱需要预算一样,使用手机也需要设定时间预算。每天给自己定个规矩,比如社交媒体每天只用30分钟,其他娱乐软件每天不超过1小时。而且,一定要严格执行!你可以用手机自带的时间管理功能来监督自己,比如苹果的“屏幕使用时间”或安卓的“数字健康”功能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2.找点“手机之外”的乐子

生活不止眼前的屏幕,还有诗和远方。多参加一些线下的活动,比如社团活动、志愿者活动、运动等。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你结交更多的朋友,还能让你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。你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,比如阅读、绘画、音乐等。当你专注于这些爱好时,就不会再那么依赖手机了。

3. 给手机“断舍离”

有时候,手机上的软件太多,也会让我们忍不住去刷。你可以尝试清理一下手机,卸载一些不必要的社交软件和娱乐软件。比如,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刷短视频,那就试着卸载一段时间,看看自己会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。

4. 用“小习惯”改变“大问题”

养成一些小习惯,也能帮助我们控制手机使用时间。比如,把手机放在不易触手可及的地方,而不是放在床头或口袋里;在学习或工作时,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,避免被通知打扰;或者在无聊的时候,不要立刻拿起手机,而是先喝杯水、做几个深呼吸,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
手机虽然很方便,但过度依赖它真的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快乐。每天刷手机不超过半小时,不仅能让我们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,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真实的生活。所以,从今天开始,让我们一起控制手机使用时间,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吧!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
邮编:611844
蜀ICP备12011972号